
对于微信农场的火爆,有人(@石韦学长)分析认为:为什么这种虚拟农场这么受欢迎?我一度百思不得解。后来疫情以来,群众自发的在阳台养菜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中国人文化里底层逻辑就是农耕文明的。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喜欢买房,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喜欢种地。底层逻辑都是在中国这片大陆上几千年养育的农耕文明:有土斯有財。我们这片大地向来地大物博,只要年份好,有一片土地在手怎么都不会饿死。这种以土地丈量财富,进而获得安全感的文化就真的深入种到每个中国人的心里。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普通人要有私家土地那是极度的奢望。于是,农场产品诞生了。

也有网友(@互联网俊明说)看衰该产品,认为:
第一:我感觉它不会持续很久。这与当年QQ农场的火爆和可持续性相比,完全不是一个层级和量级。这玩意有点类似日本当年的休闲手游《旅行青蛙》,当时它只裂变式的风靡了一个月,之后逐渐跌下,直到慢慢退出。第二:为什么会看衰它呢?出品方利用疫情大规模爆发,人们普遍被困和不自由的心理,试图把它当做一种渴望自由的载体。情怀只能逞一时,微信这一小功能,换而言之,就是一种情怀产品。人们处于好奇和情感宣泄,可能会去尝鲜,但注定不会久留。疫情一旦平稳,它寄托诗意和远方的功能将会被削弱,所以,注定是短命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