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衰败从乾隆时期开始。虽乾隆初期国家繁荣,但随时间推移,人口膨胀引发的民变、官僚系统的腐败、八旗军队的衰落等问题逐渐显现。这些问题在乾隆退位后全面爆发,导致了大清的衰败。乾隆的长寿让他见证了国家的兴起,也使他目睹了国家的衰退,成为了盛世与衰败的集大成者。
长寿的天子总是容易把大好局面搞坏,似乎这是个魔咒,比如唐玄宗,比如乾隆皇帝。盛世是一个王朝的终极追求,人民富庶,领土广阔且稳定,国家富强又持续。但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来说,任何事物达到一个顶峰,必然会迎来向下的衰退,这是正常的现象,历朝历代都经历过。
乾隆皇帝被誉为“盛世之君”,但他同时也是“大清衰落的始作俑者”。乾隆的壮年目睹了自己帝国的兴起,人口膨胀,经济增长,只可惜这种迅速兴起的代价是极大的,背后是民变四起、官僚腐败、八旗衰退的暗流涌动。到了嘉庆当皇帝时,他只能无奈哀叹:“我爹赚够了家底又败完了,这算什么回事。”
一、乾隆时期的盛世与隐患
乾隆皇帝登基的时代,是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时代。他继承了雍正朝留下的丰厚成果,雍正用了十年的时间修复了康熙朝遗留下来的政治弊病,为乾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乾隆初期,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推行的“火耗归公”、“摊丁入亩”改革,让大清的人口迅速增长。
所谓“摊丁入亩”,即将人头税归并入土地税,取消了对人口的限制。这个政策使得清朝的人口从乾隆六年的一亿,迅速增长到乾隆五十七年的三亿。庞大的劳动力成为了大清“盛世”的基础,乾隆朝的国库存银也达到了历史巅峰。
高速增长的人口和经济,掩饰了乾隆朝的许多问题。
弊病一:人口膨胀引发的民变
乾隆时期的人口增长,不全是对朝廷有利的。在康熙、雍正时期,国内就有不少的反抗势力,这些势力在乾隆时期并未消失,反而因人口膨胀而更加壮大。乾隆四十三年爆发的“回民起义”、乾隆五十二年的“林爽文起义”、乾隆五十三年的“苗民起义”,这些民变不仅消耗了大量的国家资源,还暴露了统治的脆弱性。
弊病二:官僚贪腐成风
乾隆的盛世伴随着严重的官僚腐败。雍正皇帝虽然进行了反腐,但乾隆即位后对贪污现象放任自流,特别是重用和珅,使得官僚系统腐败成风。乾隆四十六年的“甘肃冒赈案”是大清第一大贪污案,涉案金额高达三百万两,牵涉范围之广令人震惊。这种官僚腐败削弱了国家的统治能力,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弊病三:八旗军队的衰落
大清的军事力量主要依靠八旗军队。由于时间推移,八旗军队逐渐腐败,战斗力严重下降。乾隆时期的多次起义,都暴露了八旗军队的无能。八旗士兵为了谋取私利,甚至卖官鬻爵、私放士兵。这种情况在乾隆时期已经非常普遍,导致了八旗军队在战斗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二、大清的衰败从乾隆开始
乾隆的盛世在他退位后迅速走向衰败,这并非偶然。乾隆一朝表面的繁荣,掩盖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嘉庆时期全面爆发,国家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乾隆虽然在位期间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他留下的隐患,为大清的衰败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