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被打开的皇帝陵,明十三陵定陵,是哪位皇帝的陵墓?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陵墓。定陵出土了丰富的冠服用品,为研究明代帝后服饰制度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材料。
十三陵中唯一打开的陵墓是谁的?为什么不继续发掘?
这个陵墓就是万历帝的陵墓,而当时人们之所以不继续去挖掘十三陵中其他君主的陵墓,主要是因为在打开万历帝陵墓的时候发现万历帝陵墓当中很多陪葬品都遭受到了损毁。现如今中国的考古技术不成熟并没有办法对这些君主陵墓当中的陪葬品有一个更好的处理,所以国家才会停止对这些君主陵墓进行挖掘的。
这是当时万历帝的陵墓,之所以被国家开发主要是因为郭沫若的原因。郭沫若当时由于想要完成自己的理想,同时想要追求那种缺失文化,所以在郭沫若的倡导之下国家一批考古学家就开始对十三陵中万历帝的陵墓进行挖掘。但是在一开始郭沫若并不打算去挖掘万里地的陵墓,他最想挖掘的陵墓应该是明朝永乐帝的陵墓。当时郭沫若认为,国家的所有皇陵都应该被考古学家挖掘,让那些埋藏在地底下的文物能够被世人看见,如果一直埋藏在地底下的话,就失去了这些陪葬品应有的价值。
可能就是这种理念的影响,让很多考古学家接受并且也被当时国家政府接受。在国家政府的允许之下这些考古学家就开始以万历帝陵墓作为一个实验品,去挖掘万历帝陵墓。但是当人们打开万历帝陵墓的时候,却发现,由于当时国家并没有非常成熟的考古技术无法对万历帝陵墓中的陪葬品进行保护,直接导致了万历帝陵墓当中很多精美的陪葬衣物直接氧化。甚至是就连当时非常精美的龙袍,在接触到空气之后,都变得非常的破烂不堪。
当时国家也意识到如果继续开发这些君主陵墓的话,会让国家损失更大,所以就暂停了挖掘。等到考古技术不断成熟的时候,国家将会继续去挖掘这些君主的陵墓,让这些君主陵墓当中的陪葬品展现到世人面前。
朱棣的墓被打开了吗,皇家陵墓一直是盗墓贼光顾的首选对象,历朝历代的皇陵都没有躲过盗墓贼的魔爪,但是逃过了盗墓贼的毒手,却没能躲过文明的发掘。以下分享朱棣的墓被打开了吗?
朱棣的墓没有被打开,打开的只有定陵,也就是万历皇帝的陵墓。
1955年10月,吴晗、郑振铎等人向国家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后得到国家有关部门批示原则同意。由于长陵规模实在太大了,为了保证发掘计划顺利进行,考古工作组先期派一支试掘小组,因为当时的技能条件有限,所以就从比较小的定陵初步,然而这支试掘小组仅发掘3天就匆匆撤走了。
明代陵墓发掘的背后
定陵当时找了一年多才找到进口,然后我们十分隔心肠进入坟墓初步寻找文物,然后下一幕让当场所有人都直呼疼爱。许多文物因为在底下现已400年了,拿出来的时分和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当时就直接初步氧化,工作人员就眼睁睁地看着许多文物慢慢地变了颜色,然后化成了灰。
石五供、方城和明楼因为试掘小组初期试掘以失败告终撤走,据相关人员回忆试掘小组是在北京一年最冷时期来到长陵,在宝顶四周调查了3天,没有发现地宫入口。不仅如此,由于保暖措施没有到位,一名考古人员还病倒了,结果发掘长陵不了了之,考古人员转而发掘了万历皇帝定陵。
朱棣的墓被打开了吗2
在距离北京城区大约五十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国家5A级景区,名叫明十三陵,这里埋葬着自明成祖朱棣到明思宗朱由检的十三位皇帝。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为了增加考古学家研究历史的资料,于是到明十三陵打开了其中一位皇帝的陵墓,至此,一系列诡异的事件发生了。
那么,考古学家们打开的到底是谁的墓,又为什么会出现诡异事件?本期子牙童趣探索日记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中国唯一一个被打开的皇帝陵墓。
我们都知道,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朱元璋死后建文帝朱允炆即位,朱棣因为有一统天下的野心所以发动靖难之变夺走了皇位,然后按照南京都城的模样修建了故宫并迁都到北京。
就这样,明成祖成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也成了明皇陵第一位下葬的皇帝。
中国古代皇帝自古就有为自己修建皇陵的习俗,希望自己死后也能够继续享受奢华的生活,保证至高无上的地位和物质生活的富足。
所以,明十三陵的规模和结构基本就是按照故宫来修建的,但是面积却比故宫大很多。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各个方面都需要发展。
当时的历史文献资料不多,尤其是关于明朝这一块的资料,于是有人建议到北京城外的明十三陵挖墓,皇帝的墓穴最是讲究,一定会有重大发现的。
这个建议提出来后,遭到了部分考古界人士的反对,为什么会遭到反对呢?难道是皇陵里有不能让外界知道的秘密吗?
原来是因为国家现在考古技术并不成熟,冒然下墓可能会导致大量古文物的损坏,造成国家的损失。
而且,在考古界一直也有“不下切墓”这一说,意思是明朝的墓不能动。那么,又是为什么明朝的墓不能动呢?难道明朝的皇陵里真的有什么秘密吗?
在一片反对声中,这个提议就暂时搁置了。没过多久,有一个人又提出了这个建议,这个人叫郭沫若,他向当时的北京市长吴晗提议挖掘皇帝墓,完成关于明十三陵的.考古计划。
所以当吴晗和郭沫若联名报告给国家时,这一次国家破格同意了。
按照原定计划,郭沫若要挖的是明成祖朱棣的墓,叫长陵,因为朱棣在位时期明朝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繁荣程度最高,而且朱棣的墓也是最大的。
长陵里面一定有大量关于明朝时期特有的物品,这些对于完成考古计划是非常有帮助的。结果,长陵的挖掘并不顺利,原因是考古队找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发现长陵的入口。
在长陵挖掘的进度停滞后,考古队又把目光转向了定陵,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个皇帝万历皇帝的墓,定陵的墓穴虽然没有长陵的大。
万历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也不如明成祖时期的辉煌,但是经过考古队长时间的考察发现,相对长陵来说,定陵的挖掘难度肯定要比长陵小很多。
因为定陵的地理位置关系,在经历了几百年后,墓穴的一处出现了塌陷的痕迹,经过考古学家鉴定,这个塌陷的位置很有可能就是定陵的入口。
于是,考古队们决定放弃长陵,开始了对定陵的挖掘。看过盗墓电影或者电视剧的人应该可以想象挖掘墓地大概是一个什么场景吧。
实际上,考古队此次的定陵之行远比电视上要艰难得多,首先是顺着定陵出现塌陷的地方找定陵入口就找了大几个月,终于找到了入口后,发现找到的也只是两堵墙,根本没发现什么墓室。
于是考古队又顺着墙扒开了砖块,这个时候突然发生了一件极其诡异的事情,因为下雨,考古队的行动停滞了两天。
当考古队重新进入定陵的时候,之前看见的两堵墙不见了,为什么前两天还存在的墙,下了场雨就消失了呢?
这里面真的如外界传言的那样,有什么鬼神在作怪吗?没有头绪的考古队在定陵迷失了方向,一连几个月都没有进展。
在考古队快要绝望的时候,又有新的线索出现了,考古队发现了一行字,按照字的提醒,找到了墓室的入口。
这时,又有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考古队和同去的民工正要走进去的时候,突然感觉一阵刺骨的寒气袭来。
向前的脚步突然不听使唤地停了下来,像是受到了什么东西在阻挠一样,这陵里真的有什么要人命的脏东西吗?但是转念一想,来都来了,难不成打道回府吗?
这个世界上又没有鬼,怕什么。于是,考古队员们带着民工一起非常谨慎地挖开了定陵里面画有梯子的墙,随着挖掘的一步步深入,考古队员们逐渐看见了定陵的面貌。
等到打开以后,一个巨大的墓室出现在大家眼前,走上前去,发现中间的墓室里面有一具干枯的尸体,这个应该就是万历皇帝了。
但是考古队走近一看,发现尸体是侧躺在棺椁里的,为什么会这样呢?皇帝的睡姿为什么和普通人不一样?这墓是有什么猫腻吗?
经过翻阅大量历史资料才发现原来古代皇帝死后并不是像普通人一样平躺在棺材里,而是采用北斗七星的睡法,身体倒向一边弯曲小腿和膝盖。
紧接着,考古队发现旁边还有两具尸体,按照古代陪葬制度来看,想必就是他的两位皇后了。
考古队发现,定陵里面有许多明朝的珍贵物件,像是盖在皇帝和皇后身上的丝被,虽然已经腐化得不成形了,经过考古学家还原后还是可以通过一根根金线看出被子的价值。
不仅是这,棺椁里其它陪葬的物品也是极其奢华的,有皇帝出入正式场合穿的衣服,有皇后日常穿戴的头冠以及其它衣食住行所用的器具等,都是当时最好的品质。
这些东西即使拿到现在来看,也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可想而知,皇帝和皇后们生前的生活有多么的壕无人性了。
定陵被打开以后,里面的物品都被一一拿了出来,但是因为保管不善,大量物件因为氧化遭到损害,从墓里带出来的尸体也被人随意的丢弃。
和考古队们一起进墓的民工们因为看到了好东西而大肆宣扬,于是全国掀起了一股挖皇帝墓的浪潮。
幸运的是,被国家及时制止了,并且规定以后一百年之内不能再动皇帝墓。真的很难想象,如果全国都去挖皇帝墓,国家乃至世界将要损失多少有价值的文物,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恐怕都要受到影响。
在这之后,再没有人动过明十三陵。而且,经过之前挖定陵的事件之后,人们发现明十三陵里面经常半夜发出奇怪的声音,周围居住的好多妇女都因为精神失常而发疯了。
再后来,人们发现郭沫若和他的两个儿子也死了,吴晗也不得善终。于是有传闻说,挖皇帝墓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死的死,疯的疯,这是古代皇帝给他们的惩罚。
这次的墓地考古行动结束后,差不多过了20年的时间,相关资料才发表出来,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中间又有多少文物和资料丢失根本没办法判断。
所以,总的来说,那一次的考古行动是失败的,欠考虑的。你觉得呢?
朱棣的墓被打开了吗3
万历皇帝的定陵成了明十三陵中唯一一个被开启的皇陵,最冤的是打开定陵的原因并不是真的想打开它,而是将他作为打开长陵的练手工具。
万历皇帝生前当皇帝也算是奇葩中的高手了,十几年不上朝,没想到几百年后,他的陵墓也遭到了奇葩待遇。
万历皇陵的定陵被发掘,最主要的原因来自郭沫若,当时明史专家吴晗在郭沫若的推动下,说服各方大佬,决定对定陵进行挖掘。
郭沫若是一个挖掘皇陵的狂热分子,他最想挖掘的其实并不是定陵,是明成祖朱棣的长陵。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经验,所以就打开了和长陵规模相似的定陵。
郭沫若此生最想要挖的三座陵墓,一是秦始皇陵,秦始皇的陵墓工程巨大,就是移开上面的山就要花费现在600亿人民币;二是乾陵,武则天的陵墓历史上那么多盗墓高手都不能炸开一个口子,郭沫若对其也没有什么信心。三就是明朝永乐皇帝的陵墓,思来想去只有永乐皇帝的似乎还比较简单些。
郭沫若认为所有的皇陵都应该被打开,因为底下埋藏的文物应该与世人共享,如果一直埋藏在地下,那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但乾陵的坚固程度一直在盗墓界是有口皆碑,过了几百年,盗墓贼都没能炸开一个口子,郭沫若对此也没有什么信心,所以最后将目标放在了朱棣的长陵里。
郭沫若为什么会对这三个皇陵这么情有独钟呢,这还是有文人私心在里面。
据传说,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里面可能埋藏着《兰亭集序》,大家都知道兰亭集序在文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文人看来,能看一眼真迹便死而无憾了,至于这个陵墓里面是否真的有兰亭集序,只有打开了才知道。
而明成祖朱棣的长陵里面则可能藏着《永乐大典》,朱棣一生做了两件震动世界的事,一个是推动了郑和七下西洋,另一个是耗费巨资打造了古代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这套书总共有1万多册,2万多卷,3亿7000万字,是当时古代文化典籍当中的瑰宝,但这套书流传至今的版本已是残缺不全的。
如果说还有哪个地方收藏的一部完整版的《永乐大典》的话,那最有可能就在朱棣的陵墓里。
对于这种缺失文化的狂热追求,长陵自然是郭沫若最想打开的陵墓之一,但由于技术不够成熟,害怕贸然打开长陵,对里面的文物造成破坏,所以就把万历的定陵作为了练手对象,谁让他的构造和长陵相似呢?
万历皇帝大概不会想到自己竟然这么倒霉,自己的坟墓都被当作小白鼠挖掘,只不过是想要积累经验去挖朱棣的陵墓而已。
1955年,郭沫若终于将自己的这个梦想付诸了行动,然而没有想到,定陵打开之后,由于对文物保护技术的不达标,直接导致定陵中精美的陪葬衣物氧化,许多精美的龙袍绸缎被毁坏得破烂不堪,全然失去了精美的模样。
更没有想到的是,几年之后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定陵博物馆当中万历皇帝和他两个后妃的棺椁,被愤怒的人们拉到了广场之中,进行焚烧。
在这一时期,许多文物都受到了毁灭性的伤害,定陵当中的文物才见天日几年,又归为尘土。这一次挖掘行动应该给整个考古界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刚挖完没多久,人们就意识到了这个巨大的错误。这次事件之后,所有的皇陵发掘工作都被叫停了,并定下了如果不是皇陵受到损坏,需要抢救性的发掘,不得对皇陵进行主动挖掘的规定。
在定陵事件发生之后,郭沫若还想动手挖掘长陵和乾陵,有了定陵的前车之鉴,郭沫若之后的申请都是泥牛入海。
明十三陵当中的各位皇帝们,可能在生前并没有想到,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去防止盗墓贼盗墓,但绝不会想到,会被一群有证件的人的挖掘,正是因为有了定陵的伤害,反而其他的所有明皇陵都躲过了主动挖掘的尴尬。
北京:明十三陵,唯一被挖掘的定陵与朱棣的长陵,非常值得一看
明十三陵,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中,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寝建筑中保存的比较完好的一处。它位于北京昌平区境内的天寿山麓,是明朝13位皇帝的墓群,距北京约50公里。
始建于公元1409年到1644年明朝灭亡前后,历经200余年共建13座皇陵、七座嫔妃墓和一座太监墓。
目前开放的是三座,一是朱棣的长陵,地面建筑保存的最为完好。二是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是十三陵中唯一被挖掘的一座帝王陵寝。三是昭陵。
明长陵是十三陵的首陵,它的布局是仿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的,石牌坊、下马碑、大宫门、然后是神道,碑楼、石人石马。。。
大红门北侧为碑亭,内有龟趺一通,上题“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碑文三千字,为朱棣长子御笔,碑阴面为乾隆所题《哀明陵十三韵》,十三陵中,唯有长陵有碑文,其他诸陵皆无。
神道两侧八百米距离内,置有汉白玉雕刻的石象生,有文臣、武臣、马、鹿、麒麟、象、骆驼。
神道与长陵是分开购买门票的。
走完神道就到了朱棣的长陵。棱恩殿,是嗣皇帝谒陵举行仪式的地方,十三陵唯有长陵的棱恩殿保存完好,其形制与故宫太和殿基本相同,重檐大厦,坐落在三层汉白玉丹陛台基上。从下往上全是楠木建成,60根金丝楠木大木柱承托殿顶,中央的四根大柱直径为1•17米,三个人合抱才能围起来。
现在殿内,文物展览,有武警守卫。
再往北行,有明楼,从明楼中门入,左右有甬道可登极上明楼。
楼内竖一石碑,上刻“大明太宗文皇帝之陵”明楼两侧是宝顶,宝顶下就是地宫,长陵地宫没有挖掘。
明定陵
参观完明长陵往西2公里,就是明定陵。门票需要单独购买
明定陵的地面上的布局与长陵差不多。地面上的建筑已经在历代战争中被毁的差不多了。唯一的亮点是它的地宫是十三陵中唯一被挖掘的。
地宫,纵深67米。总面积1195平方,通体纯石结构,不用梁柱,全用劵拱。地面全用“金砖”平墁。
地宫被打开后,出土了皇后凤冠四件,皇帝的金冠。宝花,猫眼石……地宫可以参观。入园处还有文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