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政策的改变,让越来越多的家庭迎来了不止一个孩子。然而,对于父母来说,要对每个孩子付出等同的爱并非易事,有时甚至会引发偏爱与冷落的问题。每位家长对不同子女的感受确实存在差异,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克服一些偏心偏爱的情况。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我们与孩子磨合性格的关系。
一、性格是天生的,但性格是可以完善的
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疏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性格的匹配度。当家里有两个或更多孩子,而他们的性格截然不同时,作为同一位父母,势必对某种性格表现更高的孩子表现出更多的包容,而对另一种性格可能就显得更吃力。
人们天生倾向于更喜欢与自己性格匹配的人,更容易与其相处,更愿意彼此心灵相通。然而,这些性格特质很大程度上是与生俱来的,就像风火水土四种元素一样,存在许多差异,只能通过后天的互相碰撞磨合,才能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比如,一个妈妈可能拥有火象性格,性情暴躁,雷厉风行。而孩子可能是内敛、慎重的土象性格,两者之间天生存在性格上的差异,很难避免爆发冲突。土象性格的孩子通常较为内敛,不善表达。当妈妈发火时,孩子只能默默忍受委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冲突与压力可能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重压。这并不是我们期望看到的结果。
二、改变自己,接纳孩子的独特性格
家长要清楚认识到的一点是:默契是天生的,冲突也是生来就有的。因此,我们更需要找到方法去克服这些天生的障碍,真正努力与改变,以更好地疼爱我们的孩子。这也意味着,父母需要为此付出努力。
每个成年人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性格体系,不能总是用“我性格就是这样”来作为逃避矛盾的借口。以前面那位火象性格的妈妈为例,她的性情虽然真实表达了自我,但她没有将对孩子的关爱视为自己的责任。
这样一个与她性格不容的孩子正是在不断地提醒她,她的性格需要更加完善,对于女儿身上的内敛与沉稳,她应该多加学习,而不是纵容自己的情绪。
无意义的爆发只是在证明我们家长自己的教育能力不够,不愿意接受自己的性格缺陷,并从孩子身上学到一些宝贵的性格特质。这种承认不同、不断进步的态度,你是否愿意为了孩子而不断实践呢?
相信每一个承诺做出改变的家长,都会在心的距离上与孩子再靠近一步。
三、孩子已经感受到孤立,如何挽回
孩子本性善良,最原始的需求是一份接近的陪伴。在前面的案例中,大姨已经深刻认识到家庭关爱的失衡,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家长们只要确保在接下来的行动与表达中,让自己的性格与大女儿更好地匹配,提高对老大的接纳度,孩子就能感受到家人对她的接纳,从而改善问题。
对于大姨来说,虽然她看起来更像一个旁观者,但她仍然可以做一些事情来照亮孤独孩子的黑夜。在短暂的相处中,大姨可以真诚地表达对孩子的赞美,给予她一些关注与信心,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出色的,值得被关注和表扬。
当孩子渴望表达内心时,大姨要充当一个耐心的聆听者,真诚地感受和理解孩子的情感。孩子感受到陪伴的温暖后,心情会好转很多。
最后,大姨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勇敢地表达她对大外甥女的爱,让孩子知道她是值得被爱的。或许在每个人的生命中,父母并不一定是最亮的明灯,我们可能也在其他亲戚、朋友、老师等身上得到一些温暖。
但这也提醒了我们为人父母,我们是否能够做得更好一些。不要让孩子苦苦在家庭外寻找温暖,而是在家庭内部就能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满足感,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陪伴。他们也一定能成为具有温暖的人。
当然,温情的话语再多也不如切身的行动更有力。家里的一碗水虽然不总是平的,但我们能够在性格的磨合上付出更多努力,打破教育的难题,为培养更好的孩子而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