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的意思是:水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河边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倒影清晰可见。诗句“泉水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小池》。
《小池》原文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翻译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小池》注释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小池》赏析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第二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第四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诗人触物起兴,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情趣的特定场景,把大自然中的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一体,活泼自然,流转圆活,风趣诙谐,通俗明快。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小池》创作背景杨万里到常州任职,这里民风淳朴,环境优美,杨万里一有空便攀登古城、漫步郊野、河中泛舟。 一天他来到池塘边,看池塘美景,于是诗兴高涨,即成小诗一首,这便是《小池》。
《小池》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其诗早年学“江西诗派”,后用心于晚唐诗人,50岁后忽有所悟,摒弃诸家,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诚斋体”。诗歌多吟咏自然景物,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细节,乘兴走笔,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幽默诙谐,笔调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