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的意思:意动用法,以之为鉴,用某某来当做借鉴的意思。整句的意思:后人哀怜之而又不引以为借鉴的话。该句出自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赋作《阿房宫赋》。此赋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阿房宫赋》原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赋》注释1、阿(ē)房(páng)宫:秦始皇在渭南建造的宫殿,始建于公元前212年,至秦亡时尚未完工,遗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南阿房村。阿房,指宫殿的四阿(即四周)有宽阔宏丽的曲檐。
2、六王毕:六国灭亡了。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的国王,即指六国。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
3、一:统一。
4、蜀山兀,阿房出:蜀地的山光秃了,阿房宫出现了。兀,山高而上平。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净尽。出,出现,意思是建成。
5、覆压三百余里:指从渭南到咸阳覆盖了三百多里地。这是形容宫殿楼阁接连不断,占地极广。覆压,覆盖。里,这里为面积单位,不是长度单位。古代五户为一邻,五邻为一里。
6、隔离天日:遮蔽了天日。这是形容宫殿楼阁的高大。
7、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古咸阳在骊山西北)。走,趋向。
8、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溶溶:河水宽广而流动的样子。
9、廊腰缦(màn)回:走廊长而曲折。廊腰,连接高大建筑物的走廊,好像人的腰部,所以这样说。缦,萦绕。回,曲折。
10、檐牙高啄:突起的檐角尖耸,犹如禽鸟仰首啄物。檐牙,屋檐突起,犹如牙齿。
11、各抱地势:各随地形。指阿房宫的宫殿楼阁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
12、钩心斗角: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
13、盘盘焉,囷(qūn)囷焉,蜂房水涡:盘旋,屈曲,像蜂房,像水涡。楼阁依山而筑,所以说像蜂房,像水涡。盘盘焉,盘旋的样子。囷囷焉,屈曲的样子,曲折回旋的样子。焉,相当于“然”。
14、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矗立着不知它们有几千万座。矗,高耸。下文“杳不知其所之也”的“杳”,用法与此相同。落,相当于“座”或者“所”。
15、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易经》有“云从龙”的话,所以人们认为有龙就应该有云。这是用故作疑问的话,形容长桥似龙。
16、不暇:来不及。
17、哀:哀叹。
《阿房宫赋》翻译六国完毕,天下统一。蜀山砍伐一空,阿房得以建成。覆盖三百余里,遮天蔽日。从骊山向北构筑而后西折,直达咸阳。渭樊二川浩浩荡荡,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走廊如绸带回绕,飞檐像鸟嘴高啄。各因地势制宜,钩连对凑相互配合。盘绕着呀,回旋着呀,像密集的蜂房、激流的水涡,高高矗立,不知有几千万座。
骤见长桥卧于水波,没有云彩哪来的游龙?乍逢复道高架在天空,不曾雨晴哪来的彩虹?高低冥迷,不辨东西。台上歌声温柔,一派春光融融;舞殿冷袖翻飞,一阵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同。
六国的妃嫔媵嬙,王子皇孙,离开了故国的楼阁宫殿,乘车来到秦国。早上唱歌,晚上弹琴,成了秦国的宫人。明星荧荧,是她们打开了妆镜;绿云扰扰,是她们早晨在梳理发鬟;渭水泛起一层油腻,是她们泼下的洗脸水;烟雾弥漫,是她们在焚烧椒兰。
雷霆突然惊动,是宫车在经过;车轮声远去,杳杳然不知它去向何方。卖弄姿容,尽态极妍。伫立遥望,盼望皇帝的幸临。有人未睹天颜,长达三十六年。
燕赵收藏的奇珍,韩魏经营的宝物,齐楚保存的重器,多少代多少年,掠夺自民间,堆积如山。一旦国破家亡,都给运到此间。视鼎如铛,视玉如石,挥金如土,以珠作砾,四处拋掷,秦人见了,也不怎样爱惜。
哎呀!一个人的心,也就是千万人的心。秦人喜欢奢侈,六国人也眷念故家。为什么掠夺时一丁点儿也不放过,用起来却当成泥沙?使负荷大梁的柱子,比地里耕田的农夫还多;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机杼旁的织女还多;
显眼的钉头,比粮仓里的谷粒还多;参差的瓦缝,比人们身上穿的丝缕还多;直的栏杆横的门槛,比九州的城郭还多;呕哑的管弦声,比市上人们的语声还要嘈杂。使天下的人,敢怒而不敢言。而独夫的心,日益骄傲而顽固。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刘邦一举攻占函谷;楚人项羽放了一把火,可怜阿房宫成了焦土。
哎呀!灭掉六国的,正是六国,而不是秦国。族灭秦国的,正是秦国,而不是天下的人。哎呀!假使六国君主各自爱护他们自己的人民,就足以抵抗秦国的入侵。
假使秦国也能爱护六国的人民,就可以传位三世,乃至万世而为君,谁又能族灭它呢?秦人无暇自哀,而使后人哀怜之;后人哀怜之而又不引以为借鉴的话,那就会使他们的后人又来哀怜他们啊!
《阿房宫赋》赏析《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赋作。此赋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此赋运用典型化的艺术手法,在不长的篇幅中,将宫殿建筑之恢弘壮观,后宫之充盈娇美,宝藏之珍贵丰奢,表现得层次分明而具体形象,由此得出秦始皇之所以统治不能久远,即在于暴民取材、不施仁爱的结论,为当时最高统治者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和警示。全文除了具有震撼人心的思想力量外,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篇文章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概括叙写与细致描摹有机结合,骈散相间,错落有致,以气贯通,情理融会,既富于形象性,又有极大的气势,在艺术技巧上极见才思。全文气势贯注,语言的排比错落安排得很恰当。
而最出色的是艺术想象入微,如“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高低冥迷,不知西东”,“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以及“嗟乎”以下一段中的那些对比,都是字字平易而意境尽出,这正是新体文赋所追求的艺术境界。
《阿房宫赋》创作背景《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杜牧二十三岁。当时朝廷大兴土木,修建宫室。杜牧借古讽今,切谏时弊。
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蕃、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
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唐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唐敬宗李湛,荒淫更甚。
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故作《阿房宫赋》,可见《阿房宫赋》的批判锋芒,不仅指向秦始皇和陈后主、隋炀帝等亡国之君,而主要是指向当时的最高统治者。
《阿房宫赋》作者介绍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828)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
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